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研动态 > 正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存在问题与未来图景

发布时间:2023-08-26 20:35:09 浏览次数:

前言

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促进我院思政课教师从原理上、学理上深入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学院党总支精心设计了主题教育学习专栏,第7篇为彭雁翎老师的学习感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存在问题与未来图景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党支部 彭雁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大推力,高职院校必须戮力前行、积极作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增效。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意蕴。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方面实现现代化的衍生性概念,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指向,是我国职业教育从外来学习到创新输出的转化,其对推动未来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促进创新创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从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内涵建设等方面加速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式现代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具有适应性、服务性、现代性的大众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在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的同时还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人才紧缺为加快构建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带来机遇,也为未来产业工人和更多低收入者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提供可能。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存在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在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主要还存在着高质量育人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能力与时代发展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个别院校仍然存在产教融合不够、学用脱节等比较突出的问题,致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适用,出现就业需求与人才市场不匹配等现实困境;个别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相对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过于保守,针对智能时代新劳动观念、数字意识与就业能力、青年亚文化冲击主流文化认同等人才培养难题尚未破解;个别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中高职在教育课标上尚未统一,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重复,技能培养不连贯,层次不明、递进不强,存在技能重复训练情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图景。在人口增量下行与高素质人才需求扩大的现实矛盾下,未来高职院校要想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构建以党的领导为中心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突出位置,强化政策供给、统筹规划,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长学制改革,坚持推动学段一体设计、技能递进培养的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打造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要立足本土深化产教融合,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服务性和时代性,要加大产教融合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环节对接,通过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全面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强化科教融汇,聚焦社会发展整合资源打造更大科研平台,提升技术攻关能力,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职业院校创新服务意识和水平,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技能、技术支撑。


文/图:彭雁翎

编辑:林泳璋

一审:宁晓茵 邝子文

二审:张海媛

三审:余展洪

  • 版权所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 Email:web@gdqy.edu.cn 联系电话:020-34301392(学院办公室) 020-61230198(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