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促进我院思政课教师从原理上、学理上深入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学院党总支精心设计了主题教育学习专栏,第11篇为孔悦老师的学习感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党支部 孔锐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国内外引人注目,广受好评,产生了巨大反响,其中一个突出的提法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及近期的许多讲话中,都反复提到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充分综合了党在历史上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文化方针,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学术界有关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加以发展创新,提出了“两有”、“两相”、“两创”的方针,为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所谓“两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应该“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所谓“两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由此可以看出,“两有”是讲继承的区别原则,“两相”是讲继承的实践要求,而“两创”是讲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成分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提炼和列举,比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道德规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国家治理的思想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等解决当代人类社会共同难题的思想启示。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可以认识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重点;结合时代条件赋予新的涵义就是转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的生面就是创新。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放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整体中来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继承、弘扬应当是转化、创新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文/图:孔悦
编辑:黄进盛
一审:邝子文
二审:张海媛
三审:余展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