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我院全体老师积极关注,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形式收看会议盛况,深刻学习领会、积极研讨会议精神。下面,党总支将分期分享老师们的学习感言,以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推动两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当好学生引路人作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总理记者见面会首秀,这些话让我们信心倍增

今年是新一届总理任期的开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风向标的两会后总理记者见面会吸引无数人的关注。我认真观看了新一届总理李强的记者见面会,看完后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共同富裕充满信心。
首先,是对我国今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众所周知,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比较多,如何促进经济稳增长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考验。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困难也不少,李强总理在会上说道:“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可以说李强总理坚定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信心。
其次,是对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困难的信心。总理曾长期在地方工作,不仅明白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困难在哪里,更有针对困难的解决之道。总理在会上提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农村,如何来实现乡村振兴呢?总理提到了三个关键词:全面、特色和改革。可见他对乡村振兴的思路很清晰。办法在哪里呢?总理在会上坦言: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因此,他打算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高手在民间,相信新一届政府务实的作风一定能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难最繁重的乡村振兴任务。
第三,是对我国的共同富裕充满信心。效率和公平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一般来讲,发展初期更关注效率,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更关注公平。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更关注公平来激发全社会的力量,团结全国人民携手并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大家描绘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雄伟蓝图,并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且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党章。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新一届政府工作重点的第一条就是一切工作的宗旨就是为民造福,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去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文/图:刘小流
编辑:朱晓红
一审:洪雅
二审:张海媛
三审:余展洪